工业建筑环境的守卫者带头人

分类:教苑美文 时间:2022-05-24 来源:教师工作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怡长期坚持致力于工业建筑环境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应用推广工作。潜心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坚持科教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为企业输送了大量工程技术骨干,培养了大批科技新秀。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企业委托技术攻关课题三十余项,锤炼出一支作风优良的科技创新团队,带领团队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为解决我国工业建筑高污染和高能耗问题做出重要贡献。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发展,组织开展面向社会各界的科普教育工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怡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方针,科教协同激发学生不负韶华、矢志报国的理想信念,构建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王怡教授坚持以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与能耗问题为己任,以培养德艺双馨的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探索建立了“教学科研协同,科研反哺教学”的教育培养模式。面向建筑环境品质提升和节能的国家需求,聚焦工业建筑特殊环境,探索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知识和思政教学设计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不负韶华、矢志报国的决心。


      二十七年来,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置身于教书育人的第一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怡教授多年坚持做工程实践的身体力行者,和工业生产现场技术员、从业工人一起从实际生产中挖掘问题寻找答案,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凭借着多年的教学及实践经验,结合学科前沿、生产实际及自身科研成果,逐渐探索建立了涵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工程设计、科研训练的全链条教育培养模式。


      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方面,结合20多年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完成了《室内空气品质》《工业建筑节能》《空调工程》等教材及教学辅导著作的编写,发表多篇关于本科生教学、实验能力训练相关教改论文。将工业生产一线的影像资料带入课堂,把学生们“带进”现场,拓展了课堂讲授的信息量,改善了课堂讲授的局限性,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促使教学内容新颖、富有思辨。采用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即时反馈学习效果,个性化辅导及帮助学生进步,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与好评,近三年学院评教2次位列第一。作为主讲教师之一的《空气调节》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课程),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了“空气调节”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及“建筑环境学”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在实践教学方面,多年来坚持带领学生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施工现场、生产企业深入讲解专业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第二完成人完成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一流专业实践教学研究项目。在工程设计教学方面,27年来坚持担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本科学生5次获得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毕业设计奖,2次获得陕西省制冷学会优秀毕业设计奖,多次获得MDV中央空调设计应用大赛学生组杰出设计奖及优秀设计奖。
      

工业建筑环境与节能创新团队建设


      以培养志存高远的一流科研种子人才为目标,坚持立足科技前沿,着重培养自身价值实现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统一的科研价值观。注重开展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并指导学生完成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SSRT)计划项目。带领团队自行设计搭建了多个专业性实验室,成为本科生实习、创新技能培训的教学实训平台。推进完成了校企“机电数字化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基地的建成为本科生的理论知识付诸工程实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长期跟踪专业领域科学技术前沿,二十多年来坚持承担硕士生《通风空调新技术》、博士生《建筑通风进展》等课程,完成了诸如“我与建大三十年”“工业建筑环境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等多次面向全校师生的报告,以个人求学、教学和科研经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帮助扩大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视角,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宣讲效果。作为指导教师累计培养博士毕业研究生13名,硕士毕业研究生83名。近五年累计5人次获硕士/博士国家奖学金,5人次获优秀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多位研究生斩获科技竞赛奖励10余项,1人获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资助。


      通过更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等多重举措,逐步探索得出了系统的教学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先后获得“最受学生欢迎的主讲教师”“桑德优秀教学奖”“济源教学优秀教师奖”等教学奖励。为行业多层次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技术骨干,作为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毕业生,成长为国家勘察设计优秀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全国暖通空调杰出青年等,作为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系列工程项目获多个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大奖。王怡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适应国家节能战略需求,创新“建筑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扎根西北,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创新建筑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立足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需求,打造特色鲜明科技创新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工业建筑迅猛发展,同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工人健康成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诸多新的技术挑战,鉴于西方制造业规模回落,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作为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本着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研究思想,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公益性技术攻关项目,催生了系列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青年科研技术骨干,锻炼了一支充满活力的科研队伍。
      王怡教授于2012年获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工业建筑高效通风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2014年,获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业建筑环境与节能”项目资助。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一批青年教师担当了国家重点项目的重要完成人,成为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的生力军,同时培养团队年轻教师逐步从“配角”成长为“主角”,分别担任主持人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目前团队骨干成员已获批各类基金项目近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6项,作为合作导师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1项和二等资助项目2项。在发展绿色工业建筑的国家重大需求背景下,2018年带领团队组织国内15家校企单位,主持申报并获批了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污染散发类工业建筑环境保障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三年项目工作推进,全面带动了行业内高校、设计研究院、大型企业的青年领军人才培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怡率团队深入企业调研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历练出了一支学科交叉、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吃苦耐劳的研究队伍。得益于团队良好的成长环境,青年教师获校级青蓝青年学者、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特等奖第一完成人。围绕着工业建筑环境与节能这一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团队于2017年成功获批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成为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重要骨干。


      王怡教授多年坚持带领团队深入工业生产一线,以身作则,体现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场带头作用。针对大型工业厂房环境与节能关键技术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和设计方法中所面临的难题,进行了长期攻关,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40余项。技术成果兼顾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本着“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高于工程”的技术路线,王怡教授不计个人名利,为迅速提升我国工业建筑环境整体水平和保护岗位工人健康,在我国大型工业建筑改造和新建项目中累计完成40余项公益性实践范例,切实改善了大型工业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大幅降低了从业人员职业暴露量、大气环境排放及运行能耗,成为企业节能环保工程典范。示范工程覆盖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多个行业,对推动我国工业建筑绿色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针对我国工业建筑领域长期缺乏节能设计标准的问题,作为副主编带领团队青年教师编制完成了我国首部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完成系列标准宣贯专场培训会,该标准的颁布实施促进了系列相关标准的编制,提升了我国工业建筑节能的整体水平。作为共同主编,完成工业通风国际权威设计指南《Industrial Ventilation Design Guidebook》的修编,并组织了包括团队多名青年骨干在内的国内学者加入修编工作,大幅提升了中国标准在国际工业建筑通风领域中的学术影响力。多次受邀作国内外学术会议大会主旨报告及特邀报告,积极宣传了中国在工业建筑环境领域的技术进步,受到国内外学术及工程界广泛关注和赞誉。在企业、设计院完成多次面向行政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会,从多个层面促进了对大型工业厂房环境质量提升问题的社会认知度和新技术认可度。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十余项科技奖励,个人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及2020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个人创新奖。


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发展,建立健全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科学普及教育


      作为西部高校科研人员及教师,面对西部整体科技实力相对偏弱的不利条件,王怡教授积极探索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建设。作为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致力于推进绿色建筑学科群交叉融合发展,加强完善实验研究条件,建设以我为主、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国际合作及交流窗口,借助平台建设着力开展绿色建筑科普教育工作,科普受众涵盖了中小学生、本科生、工程技术人员、部队指战员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促进师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召集国际会议5次,紧跟国际研究热点及学科前沿,显著提升了西部建筑及土木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西部绿色建筑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0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首批资助,为深化与国际高水平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持续稳定地派出联合培养硕博士和高水平科研人才提供了保证,有效提高了学校选派的自主性。为实现优势互补,牵头与香港大学低碳健康城市实验室建立了陕西省中港合作实验室,建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机制。作为中方带头人和国际合作导师,与法国巴黎东大学共同申请并完成了国家留学基金委“中法蔡元培交流合作项目”,联合培养中法博士研究生2名,博士后出站1名。此外,还与挪威科技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诸多国内外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搭建了国际学术大师讲坛,每年不定期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来访讲学。多种举措拓宽了师生们的国际视野,提升了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为充分发挥两个国家级平台的优势,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各界的科普工作。带领团队设计搭建的工业建筑通风实验室、颗粒物迁移特性实验室、大缩尺比流体动力学水域实验室,污染物净化技术实验室以及先进通风技术实验室等多个国际一流水平专业性实验平台,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的重要支撑,实验室优良的平台条件,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为团队师生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及制度保障。科研平台的建设,成为历届本科生认知实习的重要资源,也成为面向社会各界的科普基地。负责编制了科普活动相关的讲解及影像资料,搭建了适合于科普活动的实验平台,广泛宣传绿色建筑内涵、发展历程及西部绿色建筑特征。完成“建筑大家谈-工程能力提升系列讲座”特邀报告,一万余名工程师、教师和学生在线听取了大会报告。作为中国制冷学会全国“建筑节能与室内健康环境”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专家,深入工业生产企业,面向一线作业工人和技术人员,宣讲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技术进展,提升大家的职业健康素养,鼓励大家在实践中探索创新。面向社会各界的科普活动,拓展了国家科研平台在绿色建筑领域的科技引领带动作用。    


版权声明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教育传媒网 snedunews.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sxedunews@163.com】

标签
二维码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必看
必看
  • 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π+星班大成教育叙事暨2021—2022学年颁奖典礼
  •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规范课外读物 落实“五项管理
  • 周至县广济初中课后服务旗操
  •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优化作业“双减”提质
  • 标签
    热榜
    QQ

    微信扫一扫

    WeCha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