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夕浪: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中小学教改的“晴雨表”

分类:教育资讯 时间:2024-01-19 来源:本站 作者:小编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从诞生那天就已表明,它与科研论文、专著有区别,是对在实践探索中诞生的、有显著效果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给予奖励和推广。把2022年570项获奖成果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基础教育战线的校长、教师和研究人员在追求什么、实践什么、探索什么,教学成果奖就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晴雨表”。具体地讲,这些教学成果奖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着力构建全面育人体系


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来说,构建高水平的全面育人体系是个永恒的主题。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基础教育必须对培养完整的人负责,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具体提法不尽相同。如“普通高中‘涵育时代新人’的体系建构与实践创新”等成果背后所蕴含的是全面育人理念,只是学校结合时代要求和实际情况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而“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四段三维一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四级五全’服务体系构建30年实践探索”“从小热爱劳动:小学生新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小学法治教育‘三衔接·四协同·五融合’一体化综合改革实践”等成果都是对某方面教育弱化、淡化、边缘化倾向的纠偏,着眼点在于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途径和方式、结构和功能等)本身的改进和完善。


不过,今天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不等于在原有体系上简单做加法,而更应关注各方面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联,如构建“融通学程”“跨学科课程”等成果那样,所追求的融会贯通的综合育人效应。每个方面的教育各搞一套相对独立、大而全的体系,这不是教育改革的方向。这里不能不提浙江省“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建设34年:Z省经验”,该成果为区域持久推进综合课程育人提供了样本。


突出核心素养培育


从学的角度看,全面育人体系的构建是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或核心素养。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包括3个方面、6大素养、18个要点,可以视为更为清晰、更加科学的综合素质体系。


在570项成果中相当一部分成果属于这一类。具体提法与改革侧重点可能各不相同,但都直接指向人的素质或素养的发展,指向人本身,回到教育的原点,而不同于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训练或测评。


这样的成果更有意义,也更有挑战性。核心素养导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对素养或素质形成的具体路径及其表现的认识和把握还没有达到清晰科学、可实践、可操作的要求,至于核心素养或综合素质的测评绝不是套用一个模式那么简单。像“小学生数学学习关键期及其困难破解的二十年探索”“一个都不能少:‘双系统、三层级’小学学困生教学支持体系的实践探索”这样的成果,聚焦某种素养形成的关键环节做更为深入、更加务实的探索,为广大一线教师带来切实的示范和启示。


图片


改革和创新育人方式


进一步地讲,综合素质或核心素养的培育必然要求落实到育人方式的变革上,因为满堂灌、满堂问或纸上谈兵等都不足以培育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责任担当、高阶思维、创新能力等素养。核心素养的培育或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只是有教育目标内容的遴选问题,还有育人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问题。关于“项目化学习”“跨界学习”等众多成果关注到服务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综合学习、情境学习等学习样态和方式,为育人方式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前一段时间到一所重点中学听了一节高中生物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很传统:讲授、提问和板书,有些学生昏昏欲睡。这就提醒我们,面广量大的日常课堂教学实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仍是少数。这不仅是理念问题,还是机制问题,如班额、设施设备、单一纸笔测试制度等,都对育人方式的变革有明显的制约。


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许多人以为中小学教学主要是微观性质的,与宏观问题、国家重大战略搭不上边儿,其实不然。从获奖成果中不难看出,有些成果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如获得二等奖的“促进少数民族山区教学质量整体跃升的团队支教与扶贫育人34年探索”这一成果,反映了东部地区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团队合作34年的艰难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是对国家战略需求在中小学教学层面的有效回应和典范行动。还有“提升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兵团行动”这一成果,一反过去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传统,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响应数字化时代需求


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既为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给人的发展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挑战。数字化时代,孩子间接交流多了,面对面交流少了;坐着的时间长了,活动时间短了,缺乏参与有益身体、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健康活动;模仿他人多了,自己独特的经历、经验少了。技术不能没有高情感的支持和社会性的协调发展,正所谓没有技术不可,仅有技术万万不可。而“数智技术与情感教育双驱动的小学育人模式实践探索”“立德树人目标导向下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十年探索”等成果试图从一个侧面回答这一重大课题,对过于迷恋数字技术倾向是警示、纠偏。如今时代信息泛滥,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不是没有书读,而是不愿意读书。图像化、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占满了阅读空间,于是“整本书阅读”设计和指导进入了中小学教学改革视野,为打破碎片化阅读提供新路径。


强化对特殊群体的关照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乡村学校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空心化”倾向。“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教研行动”等来自乡村教育守望者的实践探索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另外,若干关注特殊教育的获奖成果也反映了人们对公平、公正教育的追求。


每一项成果都是从特定区域、特定时空、特定主题或问题切入,小到某所学校、某学科某方面的教学,大到一个区域某方面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这些成果的主题内容、对象范围、方式方法等均有不同,但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或挑战,折射出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主流价值观,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密切相关,这也为成果培育提供了基本思路。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


版权声明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教育传媒网 snedunews.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sxedunews@163.com】

标签
二维码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必看
必看
  • 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π+星班大成教育叙事暨2021—2022学年颁奖典礼
  •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规范课外读物 落实“五项管理
  • 周至县广济初中课后服务旗操
  •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优化作业“双减”提质
  • 标签
    热榜
    QQ

    微信扫一扫

    WeChat
    Top